欢迎访问 广东杰律律师事务所 官方网站! 咨询服务热线:13670086257
Logo
新闻分类
联系方式
电话:0755-3294 5888
手机:13670086257 周助理
E-MAIL:1747753093@qq.com
网址:http://www.jielvchina.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2028号皇岗商务中心403
详细内容 Home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债务解套 >> 详细信息

后疫情时代不良资产行业走向与破局之道

发布时间:2022-10-27   阅读:384次
 

后疫情时代,不良资产行业红利逐渐消退,但发展空间仍蔚为可观,在行业生态体系渐趋成熟的当下,竞争加剧已成红海,专业前瞻判断和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不良资产经营机构破局的关键。

 

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出现超预期变化,俄乌冲突导致周边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虽然金融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出清,不良资产规模增长进入平稳期,但单体项目暴雷频发,而实体经济领域,受到疫情影响,企业经营风险仍在不断累积,部分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或将沉淀形成坏账继续增厚不良资产储备。

综合看来,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金融风险虽然局部渐趋收敛,整体可控,但多维冲击下仍将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01

后疫情时代新态势凸显

行业红利正在逐渐消退

 

企金业务不良规模渐趋平稳、存量处置难度增大。各类金融机构在疫情期间经历大出清,导致现在残留的不良资产项目常常具有明显“大”且“难”的特点,出现问题的企业大都资金链紧张,只能通过大量借款应对到期债务,导致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潜在债务难以调查,无法具体确定债务金额。而且企业借款较多,对外抵押资产情况也较为复杂,大多存在重复抵押、保全查封、冻结资产等情况。

疫情后不良资产的新特点,导致以往收购转让、催收、诉讼(仲裁)执行、处置抵押物等传统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不良资产经营的现实需求,而债务重组、破产重整、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股质纾困业务等创新业务模式则需要更加专业的优质资产筛选能力、资产估值识别能力、法律梳理确权能力和金融资源整合能力。但目前拥有这些专业能力的不良资产经营机构仍屈指可数,导致资产端的供给与作业端的需求之间张力日显。

零售业务不良机遇挑战并存、炒作追高后渐理性。2021年1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批准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首批4单项目在2021年3月1日即完成竞价,年内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跟进挂牌不良资产包,此后经过经营机构一度追高后逐步回归理性。

零售类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自2012年被《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限制以来,已停滞了近10年,期间整个监管环境、信息技术和业务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通知》在一定程度上对业务规则进行了澄清,但在征信报送、监管报送等层面仍有大量技术细节有待明确或有待完善,尤其是在资产估值和后续清收等核心问题仍未解决的情况下,市场或将持续保持观望态度。

一级市场竞争加剧成红海、压缩流转盈利空间。持牌主体扩容导致一级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其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到监管政策的压力,回归本源以求更加积极的参与主营业务、努力将牌照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方面,受到《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导,在扩大主业范围(纳入企业纾困、破产管理人、信托风险处置等业务)的同时,也设定了每年新增投资额中主营业务占比不低于50%,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投资额不低于25%,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3倍等监管要求,敦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脱离“影子银行”规范发展。

此外,在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当前不良资产出现了处置难度增加、处置速度减慢、处置回收率下降等问题,也在不断推高不良资产流转的诉求,但与之相反,资产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终端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投资越趋谨慎,从而导致全国范围内不良资产交易二级市场普遍不甚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良资产的交易流转。

 

02

不良资产经营机遇犹在

行业区域聚焦特点明显

 

 

存量与新增仍将进一步释放。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聚焦效应明显。当前,银行类不良资产规模处于近几年的较低水平。关注类贷款规模与占比下降表明,现阶段及未来一定时间,新增不良资产将处于可控范围内。同时,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弱化,经济进入复苏轨道,银行资产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未来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不高,但存量不良资产依然将会持续输出。2022年,银行类不良资产供给依然客观,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653亿元,根据一季度处置不良贷款占比估算,2022年银行业全年处置不良资产规模预计可达4万亿元规模。不良爆发的领域或将呈现出明显的聚焦效应:主体聚焦上,中小银行不良资产供给持续增加。中小银行的客户群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弱;较小的资产规模、较差的资产质量、较低的利润水平,加剧不良资产风险化解难度,也提高了高风险金融机构压降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未来针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化解的要求不断提高,个性化、属地化的处置需求不断增多,不良资产经营机构自身是否具有定制化的产品设计能力和专业化的资产处置能力,将成为是否能够切入这一市场的关键。

业务聚焦上,两极化特点明显,企业金融风险大多集中在重点难点项目上,只能通过破产重整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化解。与之相对应的是,零售类不良资产将以更加群聚的方式体现,未来商业银行零售类不良资产的增加速度将持续快于不良资产增长的总体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居民部门负债规模急速扩张、资金杠杆率大幅提升,在疫情影响下加速风险暴露,造成零售类尤其是弱担保的资产逾期乃至不良集中爆发,但零售类不良资产处置向来棘手,资产核销也需满足诸多要求,如何化解仍是未来需要市场探索的重点。

同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资产大规模爆发。2021年以来,金融市场加速出清,未来依然难言乐观:从资产端来看,中国经济的减速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整体上波动向下: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财政扩张表内规模有限、人口红利消退、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企业去杠杆仍在途中,资产供给快速收缩,带动整体收益率下行。从资金端来看,境外金融政策扰动,将会让我国未来货币政策整体更为克制,很难再出现大规模宽松。当资产端泡沫退潮,资金端狂欢结束,资产端收益比资金端的成本下降的更快,未来违约或将会进入常态化,尤其是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的当下,信托、租赁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将继续释放。但信托行业单个项目规模巨大,底层资产品类多元,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多样,而租赁行业资产非标性强、处置难度大、专业度高。这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市场的参与者设定了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但这也为市场保留了较大的开发空间。

行业与区域仍将进一步聚焦。一方面,不良资产的结构呈现鲜明的行业差异。从近几年不良资产统计数据来看,建筑和房地产、传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面临较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不良资产继续在产能过剩行业中积累。其中,随着问题房企出清速度加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行业仍将是违约的高发行业,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较大,房企债务风险亟需关注;得益于2021年出口订单的暴涨,制造业持续回暖,不良率略有下降,但整体不良率均维持高位,预计2022年仍将是不良资产出让的主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持续受疫情反复、消费低迷的影响,虽有复苏迹象,预计不良率仍将突破10%,风险化解需求紧迫。

另一方面,不良资产的区域分布仍将延续以往态势。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区域,不良资产规模总量规模大,但伴随着疫情冲击的逐渐减弱,该区域不良资产规模增速将会局部趋缓,不良资产将会加速出清;环渤海区域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逊于长三角地区,不良资产规模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持续增加,显示该地区不良资产正在加速暴露,未来或许会依然会延续这一趋势;东北地区不良资产规模或将持续走高,主要是因为落后产能积聚及新旧动能转换速度较慢,导致资产质量持续下滑,各类不良资产的化解依然是重中之重。

 

 

03

行业发展桎梏日渐显现

专业与时机仍是破局关键

 

 

契合不良资产特点的估值定价仍是行业最大瓶颈。缺乏科学的估值定价体系一直是不良资产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本痛点在于行业本身仍然是买方市场,交易不活跃,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按照目前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的流程,意向受让的资产管理公司以竞价方式参与,最终按照“价高者得”模式确定定价和最终受让方。从近年来转让的成交结果看,最终成交价的平均水平大约在本金的40%,少数甚至超过不良资产本金金额。其间虽有部分不良资产经营机构依托自身在特定领域、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资产的有效经营和较大收益,但仍不排除出于市场的盲动和政策的压力,估值定价偏离资产真实价值的情形存在,在市场主体收购此类资产后极易成为内生的二次不良,无法有效发挥化解风险的作用。

满足当前行业需要的专业能力培育仍需一段时间。相较于上一周期,本次不良资产爆发规模更大、产业更加集中,而本轮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色彩更加凸显,行政化手段逐渐降低,且运作中不良资产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业的特点更加凸显,因此,决定了这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的开展及时跟进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综合考虑不良周期与宏观环境的发展趋势,从资金储备、项目储备、渠道储备多个维度,未雨绸缪,提前应对并快速响应宏观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只有更好地提升市场趋势的把握能力,才能不断强化不良资产管理的业务运作能力。但在现实层面,行业整体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却成为了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桎梏。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二级市场的竞争加剧、资产处置的难度加大、终端退出动力不足等给行业上下游的所有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层出不穷的资产类别、创新产品和业务模式也对行业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借助“互联网+”提升行业运作质效时机仍不成熟。虽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将信贷授信和违约风险监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次元,让传统金融行业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价值发现和市场发现功能,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打通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屏障,对金融资产进行优化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加速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业务逻辑上看,不良资产行业借助信息不对称进行价值发掘的业务逻辑与互联网有着根本的差异。不良资产流转的本质是通过金融机构让渡有限私人信息以换取流动性的过程,在后期转让和处置中,有价值的线索(如债务人担保人的财产线索、影响处置的重大诉讼、潜在购买人的意愿和能力、收购处置决策信息、项目评估信息等)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衰减直至消失,资产价值也会伴随着有价值线索的消耗而不断降低,一旦某个资产包或项目进入可谈判询价阶段,围绕这个资产包的所有信息会自动转入收敛状态,以保证资产价值不再降低,而互联网信息共享与公开的要求则与不良资产业务经营出现较大的背离,让互联网应用与不良资产经营处于深沉的张力之中。因此,虽然打造“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以提高处置效率具有一定前瞻意义,但在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成熟之前,借助互联网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仍需较长的市场培育时间。 

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 END —


上一篇: 被执行人逃废债的常见手段及破解之道
下一篇: 破产中管理人与债权人的谈判技巧
广东杰律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电话:0755-32945888   王光宇律师手机:1569755178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2028号皇岗商务中心403
公司法律师  商法律师 化解债务危机律师 国际保理律师
Guangdong Jielu law fir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0755-32945888 Lawyer Wang Guangyu mobile phone: 15697551780 address: 403, Huanggang business center, No. 2028, Jintian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ompany law lawyer, commercial law lawyer, debt crisis resolution lawyer,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lawyer
收缩
  • QQ咨询

  • 广东杰律律师事务所
  • 电话咨询

  • 13670086257